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

< 轉載 > 登山寶訓 王陽明牧師 經文:馬太福音五章1~12節





<  轉載 > 登山寶訓  王陽明牧師   
經文:馬太福音五章1~12
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,就上了山,既已坐下,門徒到他跟前來,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,說:3虛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4哀慟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安慰。5溫柔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。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飽足。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蒙憐恤。8清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見神。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。  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,逼迫你們,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,你們就有福了!12應當歡喜快樂,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。在你們以前的先知,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。
一、生命的原則是追求幸福
耶穌在這裡談「有福了」,這個跟福氣、幸福有關係。人生在世,大家都很忙碌,而生命的原則是追求幸福。如果我們在追求與幸福沒有關係的,會覺得很無聊或沒有價值。人在世界上的忙碌、勞碌、奮鬥,都是在追求他心中所認為的幸福。
二、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
耶穌說:「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。」(太417)這是耶穌傳道的第一句話,接著是祂的登山寶訓、所做的事情、所傳達和所教導的信息,這些其實是這一句話的詮釋,說明為什麼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。這與幸福有什麼關係?這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問題。
三、登山寶訓與悔改有什麼關係?
耶穌說:「虛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」虛心是謙卑的意思,不是裡面充滿著自我。悔改則是指一個驕傲的生命,悔改成為一個謙卑的生命。謙卑不是指 我不會,我什麼都不行,而是在宇宙的神面前找到自己的定位,弄清楚自己比神大還是比神小。很多人常常自命為王,在他之上無物無人,這就不謙卑了,在神面前 沒有找到他的定位。所以,耶穌首先談到謙卑,要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是一無所有,要在神面前尊主為大。
耶穌說:「哀慟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安慰。」哀慟,是為我們自大、得罪神的生命哀慟,像家裡死了人似的傷心,為自己的罪在神面前懺悔,而不只是嘴巴上講講而已。
耶穌又說:「溫柔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。」溫柔是節制的意思,是對憤怒節制。一個溫柔的人,不會一天到晚發脾氣。如果我們常常發脾氣,就要悔改,成為溫柔的人。尊神為大,不要自大驕傲,因為憤怒表示驕傲,沒有謙卑。
耶穌接著說:「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飽足。」慕義,是指渴慕「義」。詩篇二十三篇3節 說:「祂使我的靈魂甦醒,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。」走義路,是以神的價值為價值,以神的是非為是非。我們是以作決定在走人生的路,今天的你,是過去一系 列作決定的累積。那麼,我們是不是依照神認為對的作決定?如果我們以自己認為對的來作決定,我們常常是偏離正路、神的義路。飢是飢餓,餓得要死了,希望得 到一口飯,或是渴得要死,希望得到一口水,用這種心情去渴慕神的價值。
耶穌說:「憐恤人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蒙憐恤。」憐恤,是愛心的問題。聖經幾處提到「動了慈心」,例如耶穌向彼得說明饒恕人七十個七次時,祂舉了一個例 子,提到有一個主人饒恕僕人欠他的一千萬兩,另外一個僕人欠這個僕人十兩,而這個被饒恕的僕人竟然不饒恕那個僕人。聖經說這個主人在饒恕僕人時「動了慈 心」。如果我們沒有動了慈心願意饒恕人,就不是憐恤人了。在這方面,我們要如何才能悔改?我們要以愛神為優先,愛神所愛,不要自私。
虛心、哀慟、溫柔,是談到人的自大,沒有謙卑在神的面前。飢渴慕義,是談到自義、自以為是。憐恤,是談到自私。自大、自義、自私,都會造成彼此的傷害,都需要在神面前悔改。
耶穌說:「清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見神。」清心,就是心中無邪、沒有得罪神的思想,也就是除去自大、自義、自私,尊神為大,以神的價值和是非為依歸。
耶穌又說:「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。」使人和睦,就是作神的工,跟神的心志一樣。神的工作,是要人類與祂和好,所以哥林多後書五章18節 說:「神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,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。」那麼我們要如何與神和好?我們都得罪了神,所以耶穌來,為要讓我們與神和睦。我們若 能與神和睦,除掉了自大、自義、自私,跟人就能和睦,因為我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。使人和睦,是與神同工,但同工要先同心,生命要有改變。
接著,耶穌談到「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」當我們以神的價值和是非來作決定的時候,一定會有與人不同、甚至衝突的地方,因為別人是以自 我為中心的價值來作決定。羅馬帝國統治時,規定人們每年到廟宇向凱撒的肖像燒香,表示對帝國的忠誠;當時的基督徒之所以被迫害,就是因為他們只向主耶穌低 頭。今天也是如此,當我們堅持依照神的價值和是非來作決定的時候,可能就會與人的利益衝突,而受到排擠、壓迫、毀謗、抹黑。在這裡,主耶穌告訴我們,為神 的義、價值、是非受迫害,是有福的。
四、悔改跟天國有什麼關係?
耶穌說,虛心、哀慟、溫柔、飢渴慕義、憐恤人、清心、使人和睦、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,這福包括了天國是他們的、必得安慰、必承受地土、必得飽足、必蒙憐 恤、必得見神、必稱為神的兒子、賞賜是大的。這些都是耶穌所應許的福氣和幸福,然而這些是我們所要的嗎?
耶穌說「天國是他們的」,意思是說我們能夠成為天國的國民。要成為天國的國民,首先我們跟神的生命要能夠相容。神是謙卑的生命,我們也是謙卑的生命;神的 價值是什麼,我們也是以神的價值為價值。如果二個生命不相容,表示二個生命沒辦法和好,也就是沒辦法合一。有時候夫婦出了問題,個性不合,就可能分開。如 果我們跟神不能相容,就沒辦法和好、合一,這個合一就如主耶穌所提葡萄樹與枝子的例子一樣,枝子要接到葡萄樹上。合一,要相容,才能接得上去。
我們成為神國的國民,就是跟神合一的關係。神是我們的家,我們是神的殿,彼此合一的關係;跟神連結,就成為神國的國民。
合一,不是二個生命成為一個,而是二個生命互相擁有、互相接納、彼此相愛的關係。現在,我們生命的品質變質、敗壞了,成為自大、自義、自私,吃了分別善惡 樹的果子之後就變成每個人心中各有一把尺,人與人之間就亂了,跟神的關係也破裂了。這樣的生命跟神不相容,也就跟神不合一。相容是生命品質的問題,而合一 就是成為神的國民,神接納了我們。
聖經說:要脫下舊人,穿上新人,讓基督成形在心裡,長大成人,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,這就是剛才所講的虛心,為我們的罪哀慟,成為一個溫柔的人,要飢渴慕 義,成為憐恤人的生命,這樣就能饒恕、助人。不然,我們很難愛人,因為人是非常不可愛的,許多壞事都是人做的,要愛他們,怎能容易呢?其實我們自己也不見 得可愛,如果可愛,大家都愛你了。所以,在神面前,我們都需要悔改。耶穌說:「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。」換句話說,耶穌來,開了這條路,讓我們可以跟神 連結,走上合一的道路。在耶穌裡,神願意饒恕,所以我們說「要信耶穌」。
當我們受洗的時候,只是悔改的意願,是有悔沒改的生命狀態;而耶穌所說的悔改,是要成為有悔有改的生命,讓我們的生命品質和德行,跟神越來越同質相容。
五、天國跟幸福有什麼關係?
悔改,成為神國的國民,讓神接納我們。成為神國的國民,是神進到我們生命的裡面,落實為神的殿,回復為神兒女的身份。所以,「得到安慰」就是神必然安慰我 們,因為神與我們同在;「必承受地土」,是用地上的語言來描述跟神的關係,神願意接納我們,我們成為神的國民。「必得飽足」,神進到我們的生命,我們當然 得到飽足。「必蒙憐恤」,得到神的憐恤,因為神願意接納我們。「必能見神」,神與我們同在,我們當然能夠見神,經歷神的實在。「必稱為神的兒子」,就是回 復為神兒子的身份。
聖經用很多關係描述我們與神的關係,合一的關係可以像進入夫妻的關係、父子的關係、殿的關係(神要居住在我們裡面)。這賞賜當然是大的,因為神本身進到我 們生命裡,祂是福氣的源頭。這當中最重要的,是神願意回到我們生命裡面,建立合一的關係,互相擁有、互相接納、互相關懷的生命。
樣的生命與幸福有什麼關係?幸福有二種,一種是生活的幸福,一種是生命的幸福。生活的幸福就是豐衣足食、功名利祿、逍遙自 在、健康長壽,是我們在生活方面所認為好的,是我們所要和追求的。生命的幸福則是平安喜樂、意義價值、慈愛溫暖、永恆的歸宿。生活的幸福與生命的幸福是不 一樣的。我們可以豐衣足食,卻可能沒有平安,甚至於自殺,活得不像活著,因為生活的幸福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生命的幸福,裡面是空虛的生命,沒有平安。而平安 喜樂的人,也不見得豐衣足食,但是他可以過得很好,所以耶穌說: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。食物是生活的層面,但我們還有一個生命的層面。這個生命層面的幸 福,是我們要追求的。耶穌來,是帶來生命的幸福,所以耶穌說:「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。」(太633)祂的義,就是願意以神的價值為價值,生命要改變。祂的國,就是成為神的國民,落實神的殿,歡迎神進到我們的生命裡,讓我們生命的德行可以跟神相容。當我們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,這些生活的事項,神也要眷顧。
我們的平安喜樂,不是從幾棟房子來的,而是從神而來的。神是平安的源頭;當祂進到我們的生命裡,我們才得到平安,所以我們要悔改,得著生命的幸福。
我們是以作決定在走人生的路,因此我們作決定的品質就很重要。我們走生活的路,要作生活的決定;走生命的路,要作生命的決定。我們都會作生活的決定,但讓 我們想想,我們作了什麼樣生命的決定?生命的決定,就是耶穌所說的「要悔改」,歡迎神進到我們的生命裡,把握生命的源頭。
永恆的歸宿非常重要。有人說要努力奮鬥,到六十五歲退休,退休之後去環遊世界,但能環遊幾趟?再過個幾年,可能只能到附近公園逍遙,接下來是到客廳或是床 上。我們最終仍要離開這個世界,那麼要到哪裡去?永恆的歸宿是生命幸福的內涵,而耶穌來,是為我們開這條路。這條路怎麼走上去?要悔改!要有悔有改。馬太 福音第七章提到判別好樹與壞樹,是要看它結什麼果子。同樣的,我們作什麼決定,我們的生命就是什麼樣子。走上生命的路,悔改是關鍵。
我們可以相信耶穌很久,但是可能只走在生活的路上。馬太福音六章33節 說:「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後半段的這些東西,神會給我們,但是神說更優先的是生命的問題。生活不等於生命,生活的決定 與生命的決定是不一樣的;生活的決定是把握世界上有限層次的東西,而生命的決定是把握神本身。如何把握神本身呢?就是改變我們的生命,歡迎神回到我們生命 裡。其實,生活與生命是不衝突的,因為悔改是我們內在的問題,而生活是我們做出來的。
作生命的決定,就是改變生命,要有悔有改,不要有悔沒改,像小孩子犯錯時說下次不敢,卻總是有下次。有悔有改是一個過程,要從有悔沒改,到有悔漸改、有悔 多改、有悔全改,這是一個屬天的旅程。生命是一直要改的,沒有辦法一步到位。祈求聖靈幫助我們來改變。
我們是神的殿,以聖殿為比喻,有外殿、內殿、聖所、至聖所,我們跟神的關係就看我們的生命悔改到什麼程度。容我這樣描述,當我們有悔沒改的時候,我們與神 的關係就像是外殿的關係,因為耶穌基督的關係,神接納了我們。當我們的生命有悔漸改,就進入內殿的關係。當我們有悔多改的時候,就進入聖所的關係;而有悔 全改,就是至聖所了。如果我們能有悔多改,就很不錯了,就不會有閒言閒語或是紛爭了。
我們要如何得到神的應許?就是要走上生命的路,改變我們的生命,歡迎神進到我們的生命裡。當我們改變到某一種程度,就能做到主耶穌所講的使人和睦、與神同工、為義受迫害。
我們不能用生活的決定來達到生命的幸福。生活的決定,不過是追求衣食住行、榮華富貴等;而生命則高於生活,要讓我們得到平安喜樂,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就有 意義和力量。沒有生命的基礎,縱使家財萬貫,也是會過得很痛苦。我們要走生活的路,這是沒有錯的,但是不要忘了,要有生命的基礎,如耶穌所說「你們要先求 祂的國和祂的義」,就是祂說的「天國近了,你們要悔改」。悔改是關乎「義」的問題。
悔改,是內部敬拜,是以內部生命的改變來歡迎神、愛神、越來越合神的心意。我們做在外部的行為,例如傳福音、幫助人跟神和好,則是外部敬拜,是看得到的。耶穌基督來,為我們帶來生命的信息。願神賜福給大家。
(本文未經講員過目,由陳怡君姊妹整理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